壓力容器為何出現裂紋
壓力容器中的裂紋,按其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原材料或容器制造中產生的裂紋和容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裂紋或擴展的裂紋。前者包括鋼板的軋制裂紋、容器的拔制裂紋、焊接裂紋和消除應力熱處理裂紋;后者包括疲勞裂紋和應力腐蝕裂紋。
原材料軋制裂紋是由于金屬材料本身存在的疏松、縮孔和非金屬夾雜物等缺陷積聚在一起,經軋制而生成的線性缺陷。這種缺陷可以在材料的內部,也可以在表面,無一定的方向性和固定的部位。有些拔制的小型高壓容器中,也常常發現類似的裂紋。
焊接裂紋主要是在容器制造過程中產生的,這是由于容器制造廠質量檢驗不嚴,或原有缺陷輕微未被發現而在使用過程中有所發展。
疲勞裂紋是因為容器的結構不良或材料存在缺陷,造成局部應力過高,在容器經過反復多次的加壓或卸壓后產生的裂紋,在一些開停頻繁的壓力容器中可以發現這種裂紋。
壓力容器的裂紋雖然在它的內外表面的各個部位都可能存在,但是一般很容易產生裂紋的地方是焊縫與焊接熱影響區以及局部應力過高的部位。
裂紋的檢查可以用直觀檢查和無損探傷。一般是通過直觀檢查發現或初步發現裂紋的跡象,再通過無損探傷進一步加以確認。無損探傷無論是液體的滲透探傷、熒光探傷和磁力探傷,對檢查表面裂紋都有較高的效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用。